“空战之王”赵宝桐的跌宕人生
全 儒

空战之王赵宝桐
1952年,毛主席接见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听完他们的事迹后风趣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开着飞机打仗,我不如赵宝桐!”能够得到伟人如此高的赞誉,可见这个叫做赵宝桐的人,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毛主席口中的这个赵宝桐,是抗美援朝空战中的一个位传奇人物,他驾驶着米格-15战斗机上下冲杀,创下了志愿军飞行员个人战绩的最高记录。
赵宝桐曾经驾驶的这架战斗机,如今被陈列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里。这架战斗机的机身上喷着9颗格外耀眼的红星,7颗代表他击落的敌机数量,2颗代表他击伤的敌机数量。
这9颗红星,创当时志愿军空军参战个人战绩的最高纪录。他还是空军唯一获得两次特等功的一级战斗英雄(此记录一直保持至今)。

赵宝桐飞过的战机

赵宝桐排列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空战战绩表首位
一、贫寒家庭走出来的飞行员
赵宝桐,于1928年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县大柳乡的一个小山村里,年少时父母双亡,靠给地主放牛和亲友接济过活,年龄稍大时就到抚顺做临工为生。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他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后来的解放军),同年入党。他随着第四野战军南下,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由于他英勇善战和聪明机敏,被推荐到军政学校学习,1949年又被保送到空军第四航空学校学习,成为我军第一批飞行员。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飞行只有50多个小时的赵宝桐英勇顽强,首战告捷。
二、首战从清川江上空打响
1951年11月4日上午10时,我空军雷达情报显示:敌机6批128架,进犯清川江、博川地区。其中有两批50多架在介川、宁边方向策应。

起飞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机
随即,两颗信号弹在我军机场上升起,顿时,正在待命的空3师7团飞行员们飞奔各自的战鹰,开车、滑出、加油门、升空,3个飞行大队22架米格-15型战机,在副团长孟琎率领下,腾空而起,直扑战区。
初次参战的赵宝桐,此刻既紧张又兴奋。从飞机上望下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上清澈的清川江和被敌人炸毁的城镇、村庄。
忽然,大队长牟敦康在无线电中问道:“江上空是谁的飞机?”没听到有人回答,但是大家都看到了,前面清川江支流的上空,在一朵白云的边沿上,有着许多小黑点在移动。
“大家注意了!前面是敌机,准备攻击。”又是牟大队长的声音。这时,大家都投下副油箱,加大速度向前飞去,已经距敌机群比较近了,连敌机的形状看得都非常清楚,24架F-84分上下两层编队飞行。
“全体攻击!”
牟大队长下达了命令。这时,赵宝桐带领自己的僚机范万章同牟大队长的双机一起投入战斗。敌机越来越靠近了,但由于角度过大,赵宝桐没有来得及开炮,却看到了一串串弹光从他的右后方向敌机射去,原来是僚机范万章对敌机开炮了。赵宝桐说了声:“兄弟,好样的!”一推机头冲了下去。
由于下俯冲速度过大,赵宝桐一下子掉进两层敌机的中间。几架敌机马上围了过来,都把机头对准了他的飞机。赵宝桐毫不迟疑,猛地一拉操纵杆,飞机象离弦之箭向斜上方冲去,机身旁却闪出道道弹光。他马上机警地看了看四周,自己的僚机和其他同志都不见了。在大机群的战斗中,单机作战是不合战术原则的,他连忙向牟大队长报告:
“我看不到你了!”
“看不到也保持空域继续战斗!”牟大队长的回答给了他极大的鼓舞。
此时,他清楚地看到,敌机被我机这样猛烈一冲,队形已经大乱,散乱的敌机不停地东摇西晃以逃避射击。赵宝桐马上 一个半滚又冲下去,正好前面有四架敌机在交叉转弯,与他相距六七百米。敌机猛向左转弯,他也压杆紧跟着,只见两架敌机接近了他的射程范围,光环将要锁定的时刻,赵宝桐猛然想起了空四师老大哥介绍的经验:当你向敌机射击时,要回头看看是否有敌机攻击你。他猛回头,见四架敌机已经从尾部向他包抄过来,机关枪都对准了他的飞机。
机灵的赵宝桐先敌开炮,三炮齐发,随即一个跃升,敌机的机枪已同时打过来,紧擦着赵宝桐的飞机机身飞过去。而赵宝桐则因为飞行速度过大,又突然猛力拉升,飞机进入失速状态,像一片落叶一样旋转着快速向下坠去。赵宝桐顿感天旋地转,瞬时跌落了几千米。但此时的赵宝桐十分镇静,他的大脑迅速地旋转着,回想着飞行教员曾讲过的改出螺旋的动作要领,蹬舵、压杆等一整套改出螺旋的动作实施之后,终于在距地面300米的高度改出了螺旋。
飞机飞稳后,突然,“嗖”的一下,一架敌机冒着黑烟从他的飞机旁急速地坠落下去,险些砸在他的机翼上,其实,这就是刚才他打中的那架敌机,但赵宝桐不知道这架敌机是自己打掉的。他还发现不远处也有一架米格飞机,他以为是那架米格飞机击落的敌机,赵宝桐羡慕不已,心想:“人家一打就冒烟,我为什么就不行呢?”于是,更加紧张地向着高空冲去。
与此同时,大队长牟敦康也击伤了一架F-84。
敌机看到形势不利,调转机头向西南方向飞去。
“想逃,没那么容易!”赵宝桐盯住一架敌机就跟了上去,500米,400米,300米,他紧盯着瞄准镜,当敌机的尾部几乎充满了光环时,“咚!咚!咚!”一串炮弹从他的炮口射出,正中敌机机翼,敌机身子一歪,向下栽去,亲眼看见敌机中弹了,怎么就没看见它冒烟呢?正准备继续追赶再䃼上几炮,耳机里传来了指挥员返航的命令。就在这时,赵宝桐向地面瞥了一眼,朝鲜西海岸的泥地里倒栽着一架敌机,机头插在地里,尾部朝天;在左边的小山坡上,有一架敌机正在燃烧。
无可奈何的赵宝桐只好拉起驾驶杆,开始向高空返航......
当赵宝桐驾驶着飞机落地后,突然感到一阵极度的疲惫袭来,浑身瘫软、无力,连爬出驾驶舱的力气都没有了。
后来,经专家判定射击胶卷,确认赵宝桐这一战共击落了两架敌机。他给空三师开了个好头,也给自己成长为中国空军头号空战王牌奠定了基础。

空战归来的英雄
有了第一次空战的经历之后,只在空中飞行了不到60小时的赵宝桐似乎已经找到了对付敌机的高招--果敢+战术+技术。
三、再接再厉又立新功
1951年11月23日,空三师七团再次起飞迎敌。
这天中午12时45分,雷达显示,在平壤东南上空发现美军一个大机群,各类型飞机达116架,高度7000米。美军的一般规律是飞到肃川和清川江地区以后,轰炸机降到2000米以下,对地面目标进行轰炸扫射,其它飞机则作高空掩护。
还是孟琎副团长带队,20架米格-15成楔形队形,保持高度8000米,经新义州出航。
当编队搜索到肃川上空时,一大队长刘玉堤报告:“左下方发现敌机4架!”
“投掉副油箱,一、二大队攻击,三大队爬高到8000米掩护!”孟琎清晰地下达了命令。
赵宝桐随大队长牟敦康率队爬升。刚升高至7000米突然发现肃川江口附近有敌轰炸机准备攻击我地面目标。牟敦康看到高空还有苏军飞机在掩护,就主动请求攻击。
“可以攻击!”孟琎回答得非常干脆。
赵宝桐顿时来劲了,如饿虎扑食般向着敌机冲去。当接近敌机时,他回头看了一眼,僚机没有跟上来。这次他学精了,赶紧放下减速板,不然又要冲过去了。同时,三炮齐发,都打在了敌机的屁股上,只见敌机冒着黑烟栽了下去。
旁边一架敌机一惊,急忙转弯,想溜之大吉,赵宝桐一侧机身,又开炮,打得敌机的机翼露出几个大窟窿,慌忙逃窜。赵宝桐也跟进追逐。可是米格飞机的水平机动性能不及F-84,赵宝桐急忙拉起米格-15飞机。
13时30分,空中指挥员下令,全团退出返航。
吃了亏的美军不甘心,40多架F-86尾随在米格飞机后打算偷袭,跟了一段距离,发现我机警戒严密,而且还有苏军的飞机在附近掩护,无机可乘,只好悻悻而返。
四、首开空三师击落美机F-86记录
1951年11月底,美空军第51战斗截击机联队完成了F-86E的改装,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F-86E“佩刀”式飞机增至两个联队120多架,并担当起美混合机群的空战主力,美军以它作后盾,进一步加大了轰炸的强度和密度。空战规模日益扩大。
1951年12月2日,赵宝桐接任大队长职务后,即开始投入了一场战斗。志愿军空军第一次参加了敌我双方多达300架飞机的大空战。那天14时33分,空军三师全师起飞参战,共出动米格-15战机42架,配合苏军4个团的兵力作战。当时,美机8批120多架正准备袭击泰川、顺川等地区的交通运输线。
这天起飞前,赵宝桐窝了一肚子火,因为在掩护轰炸大和岛的战斗中,大队长牟敦康被美军F-86E击中牺牲了。接替大队长职务的赵宝桐说:“我一定要会会这种战斗机,为牟大队长报仇。”其实,那天赵宝桐的身体不适,有些头晕,肚子也一阵阵地疼。他对任何人都没讲,检查完飞机就躺在飞机后面的蒙布上休息,等待起飞。
一开战,赵宝桐就遇上了真正的对手F-86E。
当空3师的飞机飞至顺川、清川江口上空时,与20架美制F-86E“佩刀”式战机迎面相遇,双方就在此当空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杀。此刻,正有两架敌机穿过清川江上空向海边飞去,赵宝桐马上咬住了敌长机,可是敌机的性能比较先进,追击中赵宝桐发现如果仅靠光环瞄准,瞄准具的陀螺转动要慢于飞机的实际速度,这就造成光环的反映要慢半拍,战机稍纵即逝,赵宝桐马上改变为根据弹道射击方位,在敌机还没有反映过来的时候,他就先敌开炮,致使敌机还毫无反映就闯入了赵宝桐的弹线,于是,这架美军的王牌战机F-86E当即中弹,掉进大海里去了。
赵宝桐没有来得及看它一眼,攻击完后马上脱离上升,刚一改平,又立即追赶敌僚机,敌僚机见状,急忙做半滚转弯逃跑,赵宝桐暗骂一声:小样的,你会半滚,我就不会了?一推驾驶杆,紧追不舍,敌机又打开加力,机尾冒出一股黑烟,一下子蹿出老远。赵宝桐急忙将油门推到极限位置,很快追上了敌机,他见敌僚机的高度比自己的飞机高一些,他稍稍带了一下机头,当瞄准具的光环完全套住敌机时,三条火舌直扑敌机,这次赵宝桐看清了敌机的下场,只见它一个翻滚就掉了下去。
赵宝桐接连打掉两架F-86E“佩刀”,成为空三师击落F-86E的第一人。
赵宝桐终于乐了:“总算看到你冒烟了。”

宣传画《空战》
五、战机受伤后成功跳伞
然而,正当赵宝桐掉转机头准备返航时,突然遭到右后上方4架敌机的攻击;当他又要推杆向左侧脱离时,又发现左后方海上又有两架敌机也在向他攻击,顿时,赵宝桐的飞机机翼和升降舵全部中弹,飞机失去了操纵,进入螺旋状态,迅速下坠。
此刻,只有“跳伞”一种选择了。他迅速将两腿收拢,双手拉动座椅弹射装置,座舱盖首先脱离,座椅随后弹出。赵宝桐与座椅脱离后,伞就张开了,一朵伞花在寒冷的空中缓缓下降,最后落在了一座积雪的小山坡上。
在地面上观察空战的志愿军陆军战友们立刻去营救赵宝桐,对他说:“刚才的空战我们都看到了,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我们在地面才不受气了。”战友之间的亲密之情难以形容。到了营部之后,他又受到了全体同志的热烈欢迎,大家把从祖国运来的最好吃的东西都拿来给他吃。
“来了飞行员”的消息马上传遍这个村庄。晚上,朝鲜的老乡们以自己最好的民族歌舞来欢迎赵宝桐。一位朝鲜的阿妈尼抱着赵宝桐的脖子左看看右看看,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说:“顶好,顶好!”表达她对中国志愿军的爱戴。这使得7岁就没了妈,11岁又失去了爸的赵宝桐特别受感动。他说“我老早就没有享受这样的母爱了。今天,战争让我在朝鲜品尝到了比亲生母亲还热烈的爱!”
于是,赵宝桐回到飞行基地之后,休息了几天之后就又投入到战斗中去了。
六、名副其实的中国空战之王
就这样,赵宝桐在1951年年底的50多天,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8架的辉煌战绩!
1952年7月,赵宝桐以优秀的战功成为空军战斗英雄,参加志愿军英模归国代表团,回到祖国的土地上,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都在中南海接见了他。
之后,再次回到自己的岗位,赵宝桐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再立新功,才能激励更年轻一代的空军战士。人民的爱戴和祖国的重托,让他在战场上火力全开。
1952年11月21日,赵宝桐起飞到达战区之后,得知对方用三批F-86战机掩护一批带有炸弹的攻击机分头窜扰,一片黑压压的敌机从南边迅速压了过来。
虽然此前已经有过击落敌人F-86的经历,但是再次交手的时候,赵宝桐始终不敢有过怠慢和大意,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沉稳,认真应战,分析好形势再采取措施。
赵宝桐发现两侧都有敌机,决定先把他们的队形冲散。于是他和自己的僚机都配合着把战机位置拉高了一些,左边的四架此时已经被僚机咬住,右边的敌机却突然换到左侧跟他保持水平。

赵宝桐
敌人想利用水平转弯让赵宝桐慌乱,但他识破了对方的阴谋,抓紧时间把机头向下一推,引着敌机一起左转。对方上钩后他立刻把飞机向上一拉,闪到敌机的右后方,然后立即开火。
虽然狡猾的敌人长机一扭头就逃跑了,但是敌人的僚机可被赵宝桐的凶猛火力狠狠地轰了下去。这次战斗的三路敌机,全都被志愿军空军击溃了,他们的轰炸计划再次破产。
七、带出一个英雄中队
俗话说,一个英雄是好汉,一群武松打破天!赵宝桐不仅自己成“王”,他带领的一个中队的战友都是“好汉”。

赵宝桐与战友们研究空战战法
赵宝桐的僚机范万章,2次参战空战,击落击伤敌机6架,荣立特等功、三等功各1次。1952年8月8日空战中,范万章和战友准备返航时,被美军4架F-86王牌战机咬住。危急时刻,他毅然向敌机群冲去,当即击落敌长机,掩护战友安全返航。但由于寡不敌众,光荣牺牲。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英雄中队的英雄们
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7团3大队7中队飞行员杨文聪,击落敌机2架……赵宝桐带领的5名飞行员,全都有击落敌机的战绩,共击落击伤敌机17架,创全师中队最好战绩。成为“英雄中队”
八、美女记者与“空战之王”一见钟情
自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开始,人民日报每天都要出一个专刊,最年轻的记者金凤是专题组的成员。全军运动会,志愿军也派了代表团参加。
金凤从总政了解到,名单中个个都是志愿军的功臣和英雄。志愿军还派了一个观礼团,由政治部主任杜平带队。而报社交给金凤的任务,就是抢先报道3位空军英雄。
距建军节还有六七天,金凤就被派到天津去迎接志愿军观礼团。
在火车上,金凤看到了熟悉的陆军战斗英雄迟浩田,然后在志愿军观礼团团长杜平安排下,见到了空军3位大名鼎鼎的战斗英雄:张积慧、赵宝桐和刘玉堤。
当时的火车,天津到北京要两个多小时,尽管早就编过稿子、熟悉战斗经历,可一见到真的空战 英雄,金凤还是觉得有些不一样。老大哥刘玉堤老练,张积慧活泼,而腼腆的赵宝桐不怎么爱说话。
刘玉堤已经29岁,参加志愿军前已成家。24岁的赵宝桐和25岁的张积慧相比,上过初中的赵宝桐一脸严肃,可是更年轻、特别英俊,给金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赵宝桐回忆,自己对美女记者也是一见钟情,却说不出口。
九、金凤的来历

美女记者金凤
金凤,之前的真实名字叫做蒋励君,她出生在江苏一个地主家庭。1946年考入上海交大工业管理系。1947年参加学生活动时被关押,交大校长吴保丰将她保释后,她又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48年11月,蒋励君和北大一名男生,还上海医学院一名女生,3人假扮兄嫂回乡,前往华北解放区。蒋励君的新身份名叫“王金凤”。从此后,蒋励君就开始使用“金凤”这个名字了。
1949年,也就是两年后,金凤正式成了一名记者,这一当,就是30年,她也成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记者。
1949年9月开会期间,金凤第一次采访三野代司令粟裕,同住一院的二野司令员刘伯承和金凤早已熟悉,就给她和记者们介绍:“粟裕同志智深勇敢,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战略家。”
采访完毕,刘伯承又和金凤谈了七八个小时,使金凤顺利完成了《四战之地、四战之军》通讯。刘伯承仔细审稿后非常满意,用毛笔写上“刘伯承阅”四个字。
十、金风玉露一相逢

金凤和赵宝桐
见到赵宝桐等英雄之后,金凤迫不及待的在天津开往北京的列车上就开始了采访。第一次见到赵宝桐,金凤从未悸动的心,悄悄发生了变化,年轻的赵宝桐英俊潇洒,身上还透出一般男人少有的严肃和军人气质。当时的金凤也是个出名的美人,长期生活在部队的赵宝桐,第一次见到有文采的气质美人,心也在扑通扑通跳。
赵宝桐与金凤同岁,初次见面就让他怦然心动。
到达北京之后,赵宝桐几个人住在西单旅馆。自从到了北京,英雄们就被鲜花、掌声和红领巾包围起来,金凤庆幸自己提前在火车上完成了采访任务,
在火车上采访结束后,金凤回去就写了一篇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志愿军空军英雄的通讯。很快,文章就在人民日报发表了。
金凤虽然对赵宝桐有好感,但是金凤却没有对这段相遇产生更大的奢望,她本以为这次邂逅就这样过去了。谁知两天后,赵宝桐就给金凤打来了电话,原来赵宝桐所在的部队机关要求英雄做报告,广播电台也要英雄播音讲话。作为军人,赵宝桐歼灭敌人是拿手的,可是让他整理一篇文绉绉的演讲稿,这可难坏了这个大男人。焦急之下,他求助金凤帮忙,也不知道对方愿不愿意。电话里的赵宝桐结巴了半天才开口,没想到这可乐坏了金凤,帅气的英雄求自己帮忙,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很快,金凤就赶去了志愿军代表团居住的旅社,二人一见面,赵宝桐就抱怨道:“前方正在激烈战斗,我怎么能留在北京做报告呢?”虽是抱怨,却言语朴实,金凤也被他一心扑在战斗上的心感动了。于是,二人从下午见面,一直聊到晚上,金凤详细的了解了赵宝桐苦难的童年,从他入伍到成为一位优秀的飞行员,到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一级战斗英雄的经历。了解一切的金凤情绪无比激动,当天夜里,金凤就一夜未眠,为赵宝桐写出了一篇六千多的演讲稿子。
或许是为了检验讲稿的效果,或许是想再见英雄一面,金凤悄悄的去听了赵宝桐的第一场报告。为了不被赵宝桐发现,她还戴了一顶草帽,坐在了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当听完整场报告下来,金凤发现赵宝桐并没有照本宣科的读讲稿,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和理解。一场演讲下来,生动极了,把金凤感动的热泪盈眶。据金凤后来回忆,赵宝桐讲到一半时,忽然发现了台下的自己,也不知是紧张还是羞涩,仅仅瞥了一眼,赵宝桐变的结结巴巴了,不过很快他就控制了情绪。赵宝桐演讲结束之后,金凤看着给学生签名的赵宝桐,金凤觉得自己一夜的辛苦都值得了
这时的金凤忽然有种甜蜜感,她察觉了赵宝桐的心意,也不再掩藏自己的心意。男有情,女有意,演讲过后,赵宝桐约金凤去金水桥散步,二人互相诉说心意。这时的二人才发现,他们对彼此的了解和包容,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这对青年男女渐渐地坠入了爱河......
十一、赵宝桐的“突然袭击”
一个礼拜天,赵宝桐终于“主动进攻”,约金凤到中山公园划船。
交谈中,赵宝桐也了解到金凤之前有过一个男友,但志趣不合,分手了。
又一个礼拜天,在北京停留了一个月的赵宝桐,约金凤去看电影《少年游击队》。看完电影,在蒙蒙细雨中,赵宝桐让金凤陪自己去照相,照相时突然把她拉了过去。
一对有情人相爱越来越深。
十二、面临阻力,刘亚楼司令员帮助解围
不久,赵宝桐重返前线,又打下一架当时美国最先进的F-86“佩刀”式战斗机。
可是,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却遭遇了一定的阻力。
两方面的组织层面都不太同意。空军的一位领导说,美女爱英雄,何必找一个记者?报社的领导也说,金凤你找对象怎么不在报社找?
风言风语也不少,有的说赵宝桐接受采访,采访出了一个女朋友,当英雄想找什么媳妇都行啊。
赵宝桐有些胆怯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知道后,趁检查工作的机会,鼓励赵宝桐勇敢去追。1953年3月,空军英模代表大会,刘亚楼看到采访的金凤,当众点名问赵宝桐和金凤谈得怎样了?并且对在场的人员说:大家有什么事迹,尽管对金凤同志讲,她可是咱们自家的记者。
一语既出,台下笑声接着掌声,于是,赵宝桐终于没了后顾之忧。
十三、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人成婚之前,金凤和赵宝桐约法三章,一是她要在婚后继续工作,二是不当随军家属,三是自己当记者,采访的大多是男性,若是采访到了深夜,赵宝桐也不能吃醋生气,他还不能有大男子主义和封建思想,要完全尊重自己,把她当成独立的女性。听了这三条要求,赵宝桐微微一笑,对金凤道:“我父母亡故,连唯一的姐姐也走了,总是孤身一人,十分孤独,每次看见战友的亲朋好友去探望,我总是十分羡慕,你我在一起后,你就是我唯一的亲人,你说什么我就听什么。”

赵宝桐、金凤夫妻
赵宝桐的体贴和理解,是金凤意料之外的,见情郎很快答应下来,金凤喜欢的不得了。很快,赵宝桐又回到战场上去参加战斗了,此次前去,赵宝桐表现出色,又击落了敌人的一架飞机,留在国内的金凤,每时每刻都在为爱人祈祷,希望他早日平安归来。
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定,赵宝桐到青岛疗养。
空军要选派一批骨干到苏联留学,赵宝桐也报了名。正在广州采访的金凤,在广州军区招待所接到了赵宝桐的长途电话:“马上就要走了,回来赶快结婚吧”。金凤听了,羞涩的答应下来。
1953年8月6日,赵宝桐和金凤在北京的一家干部招待所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一个月,赵宝桐就踏上了去苏联的飞机,留下金凤一人孤单地呆在国内,二人也品尝到了分离的滋味。去了不久,赵宝桐就给金凤回了信,本来不认识俄语的他,到了苏联不久,就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俄文学习了高等数学、空气动力学的大学课程,而且获得优等成绩。不仅如此,赵宝桐还是个极其浪漫的丈夫,不论金凤去到哪里采访,总能收到赵宝桐甜蜜的来信。异国的分离,并没有淡化这对小夫妻的感情,反而让他们更加相爱,懂得了婚姻的可贵。1955年,外出学习的赵宝桐回到中国,当时的朝鲜战争已经结束,二人却因工作的关系,依旧分隔两地。由于金凤经常外出采访,导致赵宝桐每次回家探亲,都是独自一人在家,耐心的等待妻子回家。

赵宝桐金凤夫妻
起初金凤还担心丈夫受了冷落不开心,后来发生的事,让金凤感到十分欣喜,只要金凤出差回家,迎接她的便是焕然一新的房间布置,为了让妻子欢喜,赵宝桐变着花样把房间打扮一遍。这位农家出身的丈夫,让金凤倍感温暖,也体会到了这个大男人身上隐藏的细腻和深厚的情感。1956年,金凤生下了两人爱情的结晶----一个女儿,女儿出生后,赵宝桐因为切除结核瘤住院,即便在病中,他还是体贴着妻子,特意为妻子准备了一束鲜花。金凤三十岁生日时,赵宝桐还亲手雕刻了一尊有妻子照片的寿星像,送给了金凤当做生日礼物。
十四、生别离
在那一场政治运动开始后,金凤受到了冲击,而且被捕了。
在她被捕后,赵宝桐也被弄进学习班进行审查,虽然他们抓不到赵宝桐的辫子,仍旧给他定下了“与金凤划不清界限”的罪名。

赵宝桐金凤一家
当时有关领导强迫赵宝桐和金凤办理离婚手续,遭到了赵宝桐的强烈反对,没想到他们想出了“代替离婚”的法子,一个办事员替赵宝桐去法院办理了离婚手续,为了防止二人复婚,由所谓的组织出面,强行给赵宝桐介绍对象。来相亲的女子多达几十个,赵宝桐十分生气,全部拒绝,就这样抗拒了三年,这三年,是赵宝桐最艰难的日子。见赵宝桐如此顽固,时任领导认为赵宝桐蓄谋和金凤复婚,又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这下让赵宝桐有些沉不住了,他想:“如果我进了监狱,我的三个孩子怎么办?”之后,他托人去探听金凤的消息,打听许久却不知妻子的生死。在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三个孩子需要照顾的情况下,三年半之后,赵宝桐挑了一位工厂女技术员结了婚。不知是真有情还是迫于无奈,二人婚后的第二年,生下了一个男孩。
十五、破解“离婚”与“复婚”的难题

赵宝桐金凤夫妇
金凤终于出狱了,当她迈出监狱后才发现丈夫有了新的妻子和一个儿子,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监狱中日思夜想的丈夫,已经和自己离婚。母亲也被赶回了老家,在孤苦和凄凉的情境下,离开了人世。如今的金凤无家可归,这让她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她爱丈夫,她知道,丈夫也爱着她,她深信:从前的婚姻生活,不是虚假的。所以,金凤并没有伤心的离去,她是新时代的女性,她要振作起来,努力回到丈夫的身边。
心有不甘的金凤,查阅了《婚姻法》和《诉讼法》,里头分明记录着:在离婚时,当事人未到场,判决书上也没有当事人签字,在法律上来说,这份离婚协议书是无效的。很快,金凤就了解了事情的经过。
尴尬的是,赵宝桐再婚后的孩子还不满三岁,金凤就找上门来了。赵宝桐面对金凤,感到十分愧疚,将自己的压力和缘由对她一说,此时的金凤也慢慢平静下来,她理解了丈夫,丈夫也心疼她的遭遇,于是,赵宝桐为了弥补金凤,开始动了和女技术员离婚的念头。金凤身为女子,自然懂女人的感受,她不愿意伤害女技术员,赵宝桐心中也不忍,当然,女技术员也不愿意把丈夫拱手让出去,三人的关系就这么尴尬的僵持着。赵宝桐和金凤进行了一次长谈后,向领导递交了和女技术员离婚的报告,这场“离婚”又“复婚”的事宜,又用了三年半的时间,由于长期奔波,赵宝桐吸烟、喝酒,使得他的身体受到极大的影响。金凤也在这场“风波”之下,一年之内瘦了六十来斤。不幸的是,这份报告被退了回来,无奈的赵宝桐求助北京法院,法院也承认了当年的手续不合法,但是如果撤销原判,赵宝桐就得承担重婚的罪名。还有一件难事,就是当年的始作俑者和赵宝桐现在的妻子,并不承认赵宝桐重婚的罪名,三人的关系,又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1979年,新上任的一位空军领导,听了金凤的申诉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打算帮一帮这对有情人,他亲自陪着金凤去了法院,表示空军党委,同意赵宝桐和现任妻子离婚的要求。
十六、破镜重圆度金婚
赵宝桐和妻子为了让女技术员同意离婚,还请求部队派出了一个工作组,金凤还亲自向女技术员做工作,这来来回回奔波,就是一年多,次年12月26日,锦州法院判决赵宝桐与女技术员正式办理离婚手续,而北京法院也撤销了原判,让金凤恢复了她和丈夫的关系。三个人的感情里,两个人的爱恋修成正果,那么另一个人必定会受伤。那位女技术员和赵宝桐离婚之后,得到了一笔经济上的弥补,还找到了一个满意的伴侣。当然,这是官方的话,她是否开心,我们也不得而知了,无论这事情处理是否圆满,这“三人的关系”也落下了帷幕。
一家人团聚后,金凤说:“这不是一个女人从另一个女人手里夺回一个男人的战争,而是一个女人对一个错误年代的控诉。”
后来的赵宝桐上了年纪,回忆起自己和金凤的恋爱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谈恋爱时,每次分别的时候,总希望她能回头看我一眼,一直等着等着,可是她就那样一扭头骑上车就不见了,她的工作精神那样好,可是没想到她的脾气那么坏。”虽然是抱怨,可是字里行间透露着赵宝桐对金凤满满的爱,
十七、赵宝桐的晚年生活
2000年6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壮志凌云》引起了关注。屏幕中再现了人民空军几十年来的辉煌历程,讲述着一幕幕让人无比动容的革命瞬间。
“人民空军创建之初的百般艰难,我都亲身经历过。而与世界头号强敌展开的空中激战,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赵宝桐坐在书架前,看着电视机里的画面,忍不住陷入了回忆。

赵宝桐
观众很难将眼前这位和蔼可亲、慈眉善目的老人,同驾着飞机,气宇轩昂的志愿军空军飞行员联系在一起。谈及自己的过去,赵宝桐也只是云淡风轻地表示,人生的辉煌只有那么几天。
看得出来,赵宝桐并没把这些荣誉放在心里,他更关心的是祖国和人民的未来。退休之后,赵宝桐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根雕的创作当中。
赵宝桐第一次参加空军的美术作品展览,就拿到了特等奖的成绩,他将自己的前半生都记录在了一根根树桩上,用有形的创作,寄托一位英雄飞行员的精神境界。
赵宝桐老年时候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了,很多时候会选择看电视来消遣时间,尽管他说“岁数大了,看时间长了累”,但是国庆典礼时,他从头看到了尾,尤其当飞机梯队经过天安门上空的时候,这位志愿军老战士的眼神中再次散发出光芒。赵宝桐感慨道,如今人民空军的发展现状,让自己感到非常兴奋。
而且,赵宝桐自己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现在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空中加油机,也有了“飞豹”等新的国产战斗机,这些无不说明了祖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

晚年的赵宝桐和金凤夫妇
赵宝桐说,几十年前人民空军打的那场战争,放到现在的技术和设备上,已经没有太多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了,但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敢打必胜的信心,是不会过时的。
这位老战士的眼中,充满了炙热的情怀,这是他回首当年自己和战友为了捍卫和平作战的深切怀念,更是对今时今日国家繁荣昌盛,以及人民军队未来可期的信心。
十八、英雄和美女安祥离世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北京军区空军原副参谋长赵宝桐因病于2003年12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相爱50年后,75岁的金凤送走了丈夫赵宝桐之后,她在美国洛杉矶定居,年老后在梦中平静离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