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英雄”孙生禄和他家人的故事
1.“空中突击手”孙生禄
在河北定兴的平堽烈士陵园里,矗立着一尊抗美援朝牺牲的空军英雄半身雕像,庄严肃穆,他目光坚毅,凝望远方,像是随时待命冲向蓝天……
他叫孙生禄,河北定兴人。1928年出生。1945年8月参加人民军队。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后任第3师9团1大队飞行中队长。1952年12月3日在朝鲜平安北道定州郡空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
同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空军英雄"、“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人民空军也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朝鲜军人民空军英雄"称号并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2.苦孩子为给父亲报仇,半路被国民党军抓去当差,受尽欺凌。16岁时,才摆脱魔窟,参加了人民军队
1929年,国民党新军阀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和扩充各自地盘进行着连续不断的混战。
在河北定兴坊上村,衣衫褴褛的孙生禄成天跟着姐姐拣柴火,挖野菜,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
抗日战争时期,父亲被日军抓去以后,他离开了家,想给父亲报仇却不料半路被国民党军抓去当差,受尽欺凌。一直到16岁时,他才参加了人民军队。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空军战士。因为成绩优异,作战勇敢,他担任了志愿军空军第3师9团1大队飞行员、飞行中队长,成为王海大队1中队僚机组组长 ,专门掩护王海长机组作战。生性乐观,热情而活跃的他,在空军这支特殊的天鹰队伍里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友们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在机组人员眼里,这个矮小结实、长着胖嘟嘟的长脸,眉毛乌黑的中队长,不仅有着骄人的战绩,还懂音乐,会拉胡琴,还会扮演"变脸"。
2.一位严格要求的飞行中队长
飞行员们在技术上有一丝马虎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阵严厉的批评后,便是悉心的教诲。在战斗间隙,在机场上,在营房里,经常可以看见他和战十们一起谈心、研究战术动作的身影。
他经常对大家说∶“空战就是和敌人进行生与死的斗争,容忍了自己的缺点错误,就等于放松了警惕。如果因为自己的缺点,影响了战斗的胜利,那就不可饶恕了。”
他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就像战友们比喻的那样:中队长对待自己的缺点,就像机务人员对待飞机上的故障一样,不过夜,不带上天。在他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下,中队的飞行人员都练就了过硬的飞行本领。
3.王海大队的铁杆僚机组
11月的朝鲜,寒风呼啸,不时刮起枯黄落叶。
11月15日,孙生禄驾驶着战机率领机组到大同江上空巡逻。巡视一圈后,他们正准备返航,忽然斜刺里飞来两架灰白色的敌机,正向着昌城方向飞去。
"不能放过他们!"
孙生禄一登舵,向右急转,灵巧地绕到敌机背后,盯住敌机的后尾径直追去。他瞪着锐利眼睛,猛然发现这两架敌机的副油箱还没有投掉,这说明敌机还没有发现他们,正是一个打击敌机的好机会。他立刻率领僚机巧妙地绕到敌机后部,准备打它个措手不及。
就在他准备向敌机发起攻击时,突然耳机里传来僚机飞行员马连玉的报告:“注意!后面又跟上来两架敌机!”原来,他们已经钻进敌人的机群中间了,后面的敌机,企图利用他们全神贯注袭击前面敌机的一瞬间,向他们偷袭。
其实,在孙生禄发现前面的两架敌机时,就已考虑到:可能后面还有敌机。但是前面的敌机既然没有扔掉副油箱,显然是没有发现我们,这是不可放弃的战机。他迅速向后扫视一眼,看见后面的敌机刚投掉副油箱,高度还低于我军飞机,而且距离还远,一时追不上来。
在这一霎间,他冷静地分析了敌我态势,他要争取在几秒钟内,把前面的敌机打掉,然后再消除后面的威胁。
"54号,快,快,快攻击,后面有我,你放心!"僚机飞行员马连玉的镇定,让他打消了顾虑,他一面命令马连玉监视后面的敌机,一面仍然迅速地向着前面的一架敌机冲过去。他将油门手柄一推到底,箭似地向前冲去,一眨眼就接近了敌机。随着他右手拇指猛按炮钮,一长串烈焰射向敌机,瞬时,敌机的副油箱爆裂,燃起浓烈的火焰,机身也火光闪烁着焚烧起来,直向下面坠去。剩下的一架敌机,像听到了枪声的野兽一样,慌慌张张地丢掉副油箱逃走了。
孙生禄没有顾得上看一眼这架被击落的敌机,来了一个“鲤鱼打挺”后翻滚,刚就位就朝着后面两架敌机猛烈射击。这两架准备向马连玉攻击的战机,经不住孙生禄的勇猛攻击,急忙调转机头,也向着南方逃去。
孙生禄又和僚机编好队,盯着敌机的后尾紧紧追去。
4.他驾驶着被打了27个弹孔的受伤战机安全返航
1952年12月2日下午,敌军所吹嘘的"王牌"F-86”机群,气势汹汹地掩护着一大批轰炸机,企图对鸭绿江桥和车站进行轰炸。
接到战斗起飞的命令后,空中指挥员王海立即率领战机升空,并迅速向敌机群发起攻击。由于2、3中队转弯过早,速度过快,冲到了1中队的前面,敌机群抓住战机,分两批从两个中队的尾后展开攻击。王海临危不乱,命僚机组长机孙生禄率本组两架战机,右转支援3中队,自己则同僚机支援2中队。
孙生禄右转后实然发现又有4架故机向兄弟中队尾后逼近,而目视距更近、威胁更大。孙生禄灵活处置,马上率僚机紧急左转,首先攻击王海尾后的敌机,"咚!咚!咚!"一串炮弹打散敌机。他又急速右转向着3中队尾后之敌开炮。敌机群见势不妙,立即放弃进攻,迅速下滑左转脱离。凭着多次空战的经验,他断定敌机在失掉高度和速度优势之后,会利用转弯的办法来摆脱追击。孙生禄单机咬住欲逃的敌机群,迅速用光环瞄准,截住一架正在左转弯上升的敌机,在距敌800米时开炮,把它打了下去。随后,孙生禄再次切半径,又咬住了仍在左转的美机中的1架 ,逼近至600米,又将其击落。
空战结束了,孙生禄拉起机头退出战区,开始向基地返航。不料途中遭遇两架敌机的偷袭。孙生禄觉得机身剧烈抖动了几下,冷风呼呼地刮进座舱。他意识到飞机中弹了,就迅速摆脱敌机,操纵着失灵的飞机向着机场飞去。就在安全返航的战友们坐立不安之际,孙生禄驾机在友邻机场安全着陆了。战友们围拢来一看,大家都愣住了:飞机的天线被打断了,涡轮片被打坏了,机身的前前后后,布满了弹洞。数一数,竟然有27个弹孔!如果没有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足够的沉着机智,如何能够返航?
面对着目瞪口呆的战友们,孙生禄却谦逊地笑了笑说:"没有什么,在空中只要硬过敌人,敌人就熊了。"
带着困乏的身子,孙生禄向上级汇报了连续击落两架敌机的情况。上级领导和战友们都劝他休息,可是他却固执地要求参加战斗值班。
"现在正是敌人疯狂的时候 ,我怎么能看着敌人逞凶而休息呢?"他知道,如果他休息的话,僚机就不能单独起飞,中队就不能保持四机作战,全队的战斗力就会削弱,直接影响到战斗的胜利!为了胜利,为了集体,必须坚持啊!
就这样,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上级终于允许他再一次参加战斗值班。
5.连续作战
随着三颗绿色信号弹的升起,在停机线附近待命的孙生禄霍地站了起来,迅速奔向战机。顿时,起飞线上卷起漫天的黄尘,在震人心弦的发动机吼叫声中,战友们又一次振翅飞上了天空。
一场激战之后.机场上又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在王海击落敌机的同时,孙生禄又用全力支援战友,击落了企图偷袭王海的战机。在孙生禄光荣的战绩簿上,第七次记上了胜利的战果。
由于全体战友的协同配合,互相支援,变被动为主动,扭转了危局。敌军吃了败仗,很不甘心。
6.24岁的孙生禄驾着熊熊燃烧的战鹰径直向敌机群猛撞过去......
1952年12月3日,王海接到紧急战斗命令,率领他的12架战机迅速升空,飞越海面,直插清川江口,准备出其不意地拦截敌机群,空中保持无线电静默,他们不声不响地飞至清川江口上空。这时,迎面飞来4架敌机,“会不会是‘鱼饵’呢?”王海没有立即行动。根据敌机出动规律,王海判定这里决不止4架。王海决定咬一下这个“饵”,他率机突然扑向4架敌机。美机慌忙抛下副油箱,增速逃逸。王海没有追击,他整好队形,迅速占领有利高度。
果然,4架敌机刚刚过去,就有40多架敌机向北压来,他们不知自己已经完全暴露在王海大队面前。这时王海下达了攻击命令。12架战机呼啸着扑向敌机群,顷刻间,敌机被突如其来的攻击冲的四分五裂,4机1队被打成双机,双机被打成单机......从12000米一直打到1500米,从清川江一直打到大同江。
王海没有和战友们一块往下追击,他带着僚机高空盘旋,指挥着飞行员们迅速采取由上到下,逐层攻击的战术,向下面的美机迅猛攻击,整个战区被王海大队牢牢控制住。王海看到击伤一架敌机的张滋被后面的敌机咬上了。他一面招呼张滋脱离,一面猛抄过去,对准敌机,一炮就把它揍了下去。
空中打成了一片火网。这边一位战友打掉一架,那边另一战友又打掉一架......
此刻,孙生禄和僚机马连玉正与10架敌机缠抖在一起......
其实,当空中指挥员王海率12架战机,协同友空军截击敌机之时,孙生禄就率僚机担任着大队后卫,他突然发现,从云缝中窜出来4架敌机,疯狂地向王海逼进。
"保卫指挥员!不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紧跟在后面的孙生禄当即下了决心,奋不顾身地对着4架敌机冲了上去。吓得一架架敌机赶快拉起机头躲避。孙生禄顺势咬住一架敌机,把机头一推,从万米高空一直压到千米低空。他边追边瞄准,正当他准备按动炮钮时,两架敌机从左边忽然冲来,向他猛烈开火,炮弹在飞机周围打成一片火网,座舱上也喷溅着火花。可是孙生禄全然不顾,向前方敌机射出串串炮弹,然后,一拉机头,直冲云霄,两架敌机在后面紧追不舍。
孙生禄刚要左转摆脱敌机,突然看见右前方4架敌机抄着近路,气势汹汹地向王海大队机群尾后冲去。情况紧急,孙生禄不顾后面敌机的追击。驾着受伤的战机,风驰电掣般地冲过去,拦住了敌机的去路。为王海大队歼敌创造了有利的战机。
敌人的炮火越来越猛,孙生禄的飞机已多处受伤,机身剧烈地摆动着,操纵已非常困难,体力也有些支持不住了。不过,这时他还是可以把敌机甩掉,迅速脱离险境的。僚机飞行员马连玉大声疾呼道∶"54号快跳伞!快跳伞!"
孙生禄虽然听到了战友的呼叫,但他深深地知道,只有挡住这群敌机,才能保证大队机群的安全,赢得时间,取得胜利。他还是那样顽强地坚持着。他的飞机起火了!
此刻,王海也命令他立即跳仐;
但是,孙生禄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猛地拉起机头,驾着熊熊燃烧的战鹰径直向敌机群猛烈地撞过去......
年轻的孙生禄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王海大队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6架的辉煌战绩。
但,我们24岁的年轻飞行员孙生禄永远地离开了他的战友。
事后得知,这天与王海大队作战的,正是美军的王牌飞行队--二战中赫赫有名的51大队。
在两支空中王牌的较量中,王海大队赢得了胜利。
7.孙生禄被追授"空军英雄"、"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所在中队被授予"英雄飞行中队"称号 ,并记集体一等功。
1952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孙生禄追记特等功,追授"空军英雄"、"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同时授予孙生禄生前所在第2飞行中队为"英雄飞行中队"称号 ,并记集体一等功。朝鲜人民空军也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朝鲜人民空军英雄"称号,并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8.老父亲对孙生禄战友的嘱托
孙生禄牺牲后,他生前所在部队收到孙生禄父亲的一封来信,信中写道:
“我只有一个儿子,他牺牲了,自然是很悲痛,但我还有一个女儿,我把她也送进了部队。我现在在保定建筑公司当木工,虽然50岁了,但一定在后方积极生产,支援你们,希望你们把我的痛变成你们的力量,来狠狠地打击美国空军。替我那牺牲的儿子报仇。”
9.兄妹情深
1949年8月,13岁的孙淑华离开寄养的亲戚家只身寻找哥哥孙生禄。一路打听,终于在北京找到了已是空军飞行学员的哥哥。兄妹相逢,悲喜交加。
一天晚上,哥哥告诉她,他明天就要去前线准备作战。第二天,妹妹早早起床为哥哥送行。“哥哥去前线了,你要服从领导,快快长大。”这是妹妹听到哥哥最后的亲切声音。
此后,书信成为兄妹两人交流的主要方式。
每次写信,孙生禄都会鼓励妹妹“要积极上进、学好本领、为国家效力”。哥哥是孙淑华一生的精神依靠。她最盼望的是哥哥给她来信。
下面是生禄于1952年3月27日写给淑华妹妹的一封信:
淑华妹妹:
你三月二十日的来信,我这里已经收到了,内容尽之(知)。关于信中你问咱家的成份问题,我过去在入党的时候对咱家的情况也不了解,只是根据我离开家时的情况报的,那时报的是贫农成份,根据现在特别是经过了土地改革,现在咱家的成份就是中农,你就报中农吧。另外关于你写来的信是谁给你写的?是你自己写的呢?还是叫别人给你写的?望来信时告诉,我说如果是你自己写的那样很好,如果是叫别人给写的,希望你今后给我写信时最好能自己练习写,写好写坏都不要怕,自己应当有勇敢锻炼自己才行,另外自己要加强学习,要不断地从政治上、业务上和文化上,从各方面来提高自己,加强和同志团结,虚心的(地)向老同志们学习,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自己进步的(得)更快。别不多谈,祝你进步。
兄生路1952.3.27
1953年1月的一天,值夜班的孙淑华正在准备吃晚饭,有人送给她一封信,信中说孙生禄已经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孙淑华顿时泪如雨下……
10.晚年的淑华身患重症,饱受病痛折磨,但她将生前积蓄的10万元捐给了烈士陵园
孙淑华参军入伍,也是空军。
2002年12月3日,孙生禄烈士牺牲50周年纪念日,孙淑华特地从北京赶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来祭奠哥哥。66岁的孙淑华双眼含泪,在哥哥的墓前伫立了约一个小时。她还给烈士陵园带来一份珍贵的礼物——记录着所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空军飞行员共116名烈士姓名的铜匾。从那时起,参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人都会看到这份完整的飞行员英烈名单。
晚年的孙淑华身患重症,饱受病痛折磨,她给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写信:“烈士们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勇敢杀敌,这种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伟大国际主义精神,将永垂不朽,为了这种精神,我将生平积蓄10万元用在陵园建设上。”
2009年6月,当时在烈士陵园宣传科工作的刘忠义在北京从孙淑华老人手中接过了这笔捐款。刘忠义说:“她是想让曾经艰苦战斗、缺吃少喝最终流血牺牲的烈士们‘生活’在一个好点的环境里。”
除了书信,如今,我们还能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里看到孙生禄生前用过的围巾、挎包和英雄模范纪念章、八一跳伞纪念章等遗物,其中的围巾和挎包为孙淑华于1991年3月30日捐赠。
北京电视台讲述孙生禄的战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