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战斗英雄刘玉堤与其后人的故事

2021-06-07
86

一级战斗英雄刘玉堤与其后人的故事

儒   子

刘玉堤将军

1.陪同老师长吊唁刘玉堤将军

2015年2月23日,我陪同老师长楚瑞庆一起前往北京五里垞的北京军区空军大院,吊唁一级战斗英雄原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将军。

.接待我们的刘飞保同志(中)向我们介绍其父临终前的情况

接待我们的是刘玉堤将军的长子刘飞保,刘飞保介绍说,将军是2月17日去世的,他逝世前脑子很清楚,他知道2月19日是春节,春节之后就是“两会”,因而,嘱咐我们追悼会要等到“两会”之后再开。于是,根据治丧委员会的安排,我们又于于3月19日,到北京八宝山参加了刘将军的追悼会。

.参加刘玉堤将军追悼会的官兵

刘玉堤将军追悼会现场

看着将军遗像中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猛然想起了作家戴达贤描写刘玉堤将军时的用语:

“他的那双黑黑的眼睛,光芒犀利,咄咄逼人。如果你认为他只是野性、泼辣、邪楞、草莽那就错了。他更有灵性、睿智、颖悟、狡黠的一面,他是一只平添双翼的猛虎”。

随着戴达贤这一段描写,刘玉堤将军的故事一幕幕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2.一级战斗英雄刘玉堤

刘玉堤将军事迹展示之一

刘玉堤将军事迹展示之二

刘玉堤将军事迹展示之三

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刘玉堤将军的时刻

刘玉堤,1923年09月17日生于河北沧县,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入抗大2分校学习,后任八路军120师358旅通信连班长、副排长、120师旅侦察参谋,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又入抗大总校工程队学习;1946年10月入东北老航校一期飞行乙班学习飞行;1948年9月毕业于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历任航校飞行教员、华北军区航空处北平飞行队飞行员;1950年6月,空军第4混成旅成立,任飞行中队长、副大队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共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2架,曾在一次战斗中一举击落敌机4架,创志愿军空军一次空战个人战绩最高记录,荣立特等功、一等功各一次,获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荣获三级独立自由、三级解放勋章。

1953年后,刘玉堤历任空军团长、副师长、师长、军长,军区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刘玉堤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三、四、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刘玉堤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3.“要当个飞行员!”成了刘玉提的宿愿

1938年,15岁的刘玉堤参军

那是1941年初,中央军委决定在陕北安塞成立第18集团军工程学校,培养航空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刚刚参加八路军不久的刘玉堤,就被358旅领导送到工程学校学习航空技术,从那时起,“要当个飞行员!”便成了刘玉提的宿愿。这是因为他亲自目睹过日本侵略者的飞机俯冲扫射、狂轰滥炸的残暴行径,他发誓:“有朝一日,在空中报仇!”刘玉堤跨入工程学校后,头一关就是攻克文化课。按学校的课程安排,得先学文化课和俄文,尔后才能学航空理论。为了学好航空技术,早日能飞上蓝天,刘玉堤迎难而上,像打仗、攻敌人碉堡那样,不甘示弱,非常刻苦地学习数、理、化,背记俄文。但这个机会不长,因“精兵简政”,工程学校改组为工程队,隶属于延安抗大三分校和军事学院,不专门学习航空技术了。学员除了学习外,还要轮流到军械修理厂实习,学做白铁工、电焊工、钳工、木工等活;开展军民大生产,他一天能开一亩多荒地。他时常在想,将来招飞行员需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所以有意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体质和毅力。他那棒棒的身体,就是那个时候锻炼出来的。

  1943年2月,延安军事学院改为抗大总校后,工程队随之撤消,不少学员被分配到部队,改作其他工作。刘玉堤看到学飞行的希望几乎没有了,便多次找俄文学校校长曾友权,恳求将他留下学俄文,以便有朝一日实现自己的宿愿。在他的请求下,曾校长终于批准了。他在俄文学校期间,一面学习,一面干活,利用工余时间学习数理化,巩固以前已学到的知识。

1944年冬,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正在进行机场工程建设。这对于立志要当一名飞行员的刘玉堤来说,此时此刻激动不已。施工中,他和战友、民工们一起劳动,在寒冷的冬季,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民工们不敢下河挖石头,他第一个跳下去挖;晚上住在草棚里,四面透风,凉飕飕的,但是,刘玉堤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是修我们自己的飞机场,再苦再累,心情格外高兴。当机场竣工后,他看到一架架飞机稳稳地落地,真想跑过去摸一摸飞机!见那身着飞行服的飞行员英姿威武,他心里是多么羡慕呀!心想:我总会有那么一天,成为飞行员的,后来,为了提高文化程度,他又到延安自然科学院半工半读。

延安留影 右一为刘玉堤

4.徒步2000多公里,从延安出发远赴东北学飞行

1945年九十月间,党中央决定组织一批干部去东北接收收集敌人遗弃的航空器材,筹建航校。八路军总部航空组负责执行组建航空学校的任务。刘玉堤听到这一消息后,再也沉不住气了,急忙找航空组负责人常乾坤,经组织同意,他随常乾坤从延安出发,翻山越岭到了张家口。常乾坤他们乘汽车先走后,刘玉堤他们仍然带着马匹步行,到承德遇到敌人封锁,退回张家口。在油江站长的安排下,利用这里仅有的两架日本的“九九”高教机,学习地勤机务,熟悉飞机的构造和原理,一年后刘玉堤获得机械师的职称。可他还是盼着能飞上天。


5.艰难的起飞之路

1946年6月,东北老航校正式开训后,刘玉堤他们历经千辛万苦,赶到牡丹江,见到常乾坤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让我上飞行队学飞行吧!”校领导看了他的机械师合格证后,将他分配到了维修飞机的机务队。

刘玉堤三番五次请求校领导,这天他来到航校政委的办公室,那正是一名叫吉翔的飞行学员坠机牺牲的第二天。政委注视着眼前这位身高近两米,剑眉泺目,意志坚定的小伙子说“飞行很危险,刚发生了机毁人亡的一等事故”。

刘玉堤挺直胸脯说:“我不怕死,我参加过决死纵队。”

政委说:“行,你去体检吧。”

刘玉堤说:“我在部队体检过了,没问题。”

政委说:“进航校需要重新体检。”

和刘玉堤一起参加体检的学员还有一个叫田士斌的,由于血压指数几次不过关,没能验上。他是一个看上去很文静的小伙子,可没想到他一句话没说,当场拨出手枪,对着太阳穴开了一枪。

人们很为这个小伙子痛惜。刘玉堤却说:“我理解他,我要是上不了天,自杀也闭不上眼睛,死不瞑目!”

如愿以偿的刘玉堤全身心投入到学习飞行驾驶技术之中,专心致志地在地面勤学苦练,反复背记起飞、上升、下降、着陆等一串的动作数据和操作要领,除吃饭外几乎整天坐在练习器上练习飞行动作,一转弯,二转弯,三转弯......一有空就背,连吃饭、走路、上厕所也在默默地背记着;在练习操纵时,为防止操纵动作量过大、动作过粗,他要求自己练时像大姑娘绣花那样柔和;为了达到飞行员的一切良好素质,他爬到屋顶上看地平线,练习目测高度;坐汽车体验地速;白天看飞鸟,夜晚看星星,增强观察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刘玉堤基本掌握了驾驶技术理论,在他看来,飞上蓝天的条件已具备了。

几年来魂牵梦绕的飞上蓝天的愿望终于等来了,刘玉堤激动的一夜没能闭上眼睛。天一亮队长找他,他咧着嘴问:“几点进场?”队长说:“上午先体检。”刘玉堤一听说体检就紧张,血压就高,又一夜没合眼,他有点担心。没吃早饭就悄悄跑出航校,在小镇上找了家药铺,打了一针降压药。

这天上午,机场上阳光灿烂,飞机随着一阵阵隆隆的马达声呼啸而起,一架架飞机滑上跑道冲向蓝天。飞第一个起落的学员飞完了,第二个也着陆了,第三个就轮到刘玉堤了。他的心急速地跳动着,激动的心情难以压抑,眼看马上就要上天了。可就在这时候,一件意外之事发生了,当他的一只脚刚刚跨入座舱,两眼就觉得无数个金星闪耀,随即身体倒了下去。

战友们赶忙把他送入卫生所,高烧41度。随后又住进了医院,诊断为大叶性肺炎。那几天刘玉堤患感冒发高烧,怕影响飞行训练,一直瞒着教员。

住院十几天,病情刚刚好转,他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抓紧锻炼身体。出院时,医生给开了张“不能参加体力劳动,不能参加飞行”的条子,刘玉堤一看,心想,这还了得,一出医院门口就把条子撕了。


6.终于飞起来了

刘玉堤回到部队的头一件事就是找飞行队长刘凤说:“队长,我身体好了,我要参加飞行。”但因住院,不少同志已经放单飞了,他心理非常焦急。教员安排他抓紧补课,刘玉堤抓紧一切时间补习,还请已经单飞的同志给他讲飞行的体会,他都一一默默记在心里。

1947年金秋的一天,天空格外晴朗。刘玉堤在教员的带飞下,终于驾驶着飞机,飞上蓝天,以往的梦想已成为现实。这是他实现飞上蓝天宿愿的第一天。

因为这是第一次飞行,动作不够准确,空中飞行还说的过去,连续起落时手忙脚乱,动作过大、过粗;再次起飞忘了收襟翼;降落时,推杆力过重,飞机像脱缰的野马,横冲直闯,差点撞到机窝上。飞机停下以后,教员正跨出机舱,他关车过猛,“腾”的一声把教员摔下了飞机。日本教官火大了:“这个刘某人,动作大大的粗,不能飞”。而且表示不再教他了。

这对刘玉堤来说,打击不小啊。可他并没灰心,心想,已有第一次飞行体验了,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要顶住,坚决克服它。于是刘玉堤下狠心苦练操纵动作。带他的是一位日本新教员木暮,他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因飞机故障,迫降在山东解放区而被俘的飞行员,后参加了反战同盟才来航校的。他尽心尽力地带教刘玉堤,除了上大课,还给他“吃小灶”。在机场,别的学员在飞行,刘玉堤在草坪上抓紧练习推拉杆动作,拿一根棍子比划着。教员作示范,他跟着推拉,琢磨着该用多大的力气;他作动作时教员不时地给予纠正,当教员飞行时,他在后舱仔细地观察舱内各个仪表,表速多少,怎么上升、下滑,怎么压杆转弯,手不停地模仿着,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教员让他在前舱操纵,教员在后舱把关,努力做到“柔和操纵”四个字。

刘玉堤在抗美援朝时期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刘玉堤在日本 教员木暮和中国教员吴恺带飞下,终于迎来了放单飞的日子。那是1948年春的一天,牡丹江机场艳阳丽日,春光融融,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驾驶着战鹰自由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操纵动作是那么的柔和,上升、转弯、下滑、着陆,以及空中各种飞行动作,飞的是那么顺当、干脆、利索。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一飞冲天,成为年轻的人民空军中一员战将。

近年,凤凰卫视记者到日本采访到木暮,他在中国呆了十多年,回到日本后改名为简井重雄。他谈起林虎和刘玉堤都曾是他的学生时,笑的特别开心。


7.飞了15小时多点喷气式飞机就参加了第一次空战

刘玉堤与他驾驶的03号战机合影

刘玉堤第一次参加空战时,飞行训练的所有时间加起来,才是两百多个小时,而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时间,才15个小时多一点。

1951年11月2日,刘玉堤驾机上天,第一次遇到了敌机,面对敌人的F86配刀战斗机,刘玉堤勇敢地冲了上去。可是没有控制好速度和高度,因为机头抬升过快,以至于血液瞬间流向腿部,大脑缺氧,眼前一片漆黑。当他眼睛能视物后,却发现敌机都被他吓跑了,很显然,他失去了第一次歼敌的机会。


8.首尝战果3:0

1951年11月10日,空3师7团起飞24架战机迎击敌机。当他飞到朝鲜上空时,地面上废墟累累的城镇,焦土毗连的田野,一一从机翼下面急闪而过。刘玉堤四处搜索着敌机,可是,碧蓝的天空一望无际,他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眼睛都看酸了,还是没有发现敌机的踪影。但他们没有放松警惕......

这时,地面指挥所通报:“敌机在安州东南方向,敌机在安州东南方向”。“明白!”7团带队长机孟琎回答地面指挥所后,立即向各带队长机下达向安州东南方向搜索的命令。

机群转到安州东南,刘玉堤突然发现清川江口有一片黑点,并向空中指挥员报告。孟琎立刻命令:“下降高度至7000米,准备攻击!”经我军机群连续猛烈的进攻,敌大机群开始混乱了。在激战中,刘玉堤发现有两架敌机慌张地下滑逃跑。他猛一推杆,朝着敌机冲了过去。由于初战的激动和歼敌心切,刘玉堤在800米距离上开了炮,敌机顿时冒出一股浓烟,但因距离较远,这架负伤敌机还是逃跑了。

刘玉堤调转机头,又迅速对准了另一架敌机。这次他准备靠近了再打,距离越来越近,他还是没有开炮。缺乏空战经验的刘玉堤,一直逼近到50米,刚准备开炮,可敌机滑的像条泥鳅,一个半滚就从刘玉堤右前下方溜掉了。敌机眼看就要被打下来,可又叫它给跑啦。刘玉堤悔恨自己没有把握好射击时机。他暗自发誓:“再遇到敌机,一定把它敲下来!”于是,他拉起机头,跃入高空,再去寻找战机。

转眼间,刘玉堤又在肃川附近发现了两架敌机。这次他尽力控制自己的激动,稳住心神,圆睁双眼,先紧紧咬住其中的一架,看准机会后才给它几炮,可是被狡猾的敌机闪开了。刘玉堤跟上去又是一顿炮,定眼看时,敌机还在前面晃来晃去,真把他的肺都气炸了。“别急”,刘玉堤接受刚才的经验教训,用固定光环把敌机瞄的准准的,500米,300米,200米,当一架敌机的后尾部几乎占满了整个光环时,才用尽全身气力按动了炮钮,这一串炮弹打的是那样的猛,那样恨,他亲眼看到敌机的机翼一断两截,一歪身子栽了下去。这时候,他实在憋不住心头的狂喜,立刻大声报告:“打掉一架!74号打掉一架!”

说话间,他已脱离了攻击,爬高抢占到有利的位置。紧接着,他又向另一架敌机发起了迅雷般的追击。在迫近到280米时,敌机吓毛了,一个侧翻向右逃跑。可是敌人没有料到,这样一来,正好把机身暴露在刘玉堤面前。刘玉堤抓住机会,又是一阵猛烈的炮火,把敌机打的一头扎了下去。

这一仗,刘玉堤首尝胜利果实,共击落击伤敌机3架(击落2架、击伤1架),这给了他极大鼓舞。


9.一次空战击落敌机4架

刘玉堤故事宣传画

隔了不到半个月,刘玉堤又参加了11月23日的空战,中午12时53分,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通报在平壤以南上空有美机6批116架在活动,企图袭击清川江一带地面目标。空3师7团24架米格-15歼击机奉命从浪头机场起飞,在副团长孟琎的带领下,奔赴战区。

“左下方发现敌机4架!”当编队刚飞至肃川地区上空时,眼尖的刘玉堤大声喊道。

“发现敌机!”“投副油箱,1、2大队攻击,3大队爬高至8000米掩护!”副团长孟琎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听到命令后,刘玉堤带领大队2中队从8000米高空做了个180°的下滑转弯,向美机扑去。当他们下降到4000米时,敌机却神秘地失踪了。这时,刘玉堤发现不远处地面上有美机轰炸后冒起的缕缕黑烟。以往的经验告诉他:“这附近一定有敌机!”

  于是,刘玉堤遂率队返过身来继续搜索,突然发现有8架美F-84战斗轰炸机对地面目标轰炸完毕,正穿出烟雾向大海方向飞去。刘玉堤一推油门,带着中队加速追了过去,一直追出海岸五六千米,终于逼近了最后一架美机。

他瞄准其中一架正要开炮,这个狡猾的家伙一看形势不妙,忽然一头向下扎去,作超低空飞行,大海的浪花几乎都溅到机翼上了。刘玉堤带领僚机也急速跟了下去,紧咬不放。美军长机见超低空飞行无法摆脱,急忙向上拉起。就在这一瞬,刘玉堤的炮响了,这架F-84战斗轰炸机一下就坠入了大海。

  刘玉堤回过头一看,敌僚机正从右边向左急转弯,恰好从他飞机前侧身经过。他眼疾手快,距敌130米迅速按动了炮钮,敌机当即冒着浓烟掉了下去,坠入大海。

说时迟,那时快。

几乎在同时,刘玉堤的无线电里传来了僚机飞行员王昭明的声音:“6架敌机从后面咬来了!”

来不及为刚刚取得的战果高兴一下,他们就又与敌机战到了一处。

敌众我寡,他们两个人都要分别对付多架敌机,一阵冲杀之后,被敌机冲散了,刘玉堤只好单机寻找战机。

他转弯上升高度到3500米,从海上回到水柔以北地区上空,又发现7架敌机正在轰炸铁路。

刘玉堤便咬住其中一架,单机发起攻击,狡猾的敌机,一拨机头低空钻进了一条狭长的山谷。

在山谷中飞行随时都有撞山的危险,而此时越战越勇的刘玉堤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紧追不舍进了山谷,并在山谷的尽头开炮,将敌机击落撞在了山上。

返回途中,在到达清川江口上空时,他又发现前方黑压压的一片,大约有五六十架敌机,正盘旋在海湾上空准备返航,看样了亳无戒备。

“好机会!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机,他毫不畏惧,风驰电掣地扑了过去,紧紧盯住了敌机群最后的两架敌机。

1000米、800米,400米,敌机已经进入了他的射程,他还是没有开炮,他要一次开炮就把敌机打个机毁人亡。

这时,敌机也发现了他,双机陡然分开,各奔东西。

刘玉堤当机立断,一拨机头,瞄准了敌僚机,直追到距离150米才开炮,敌机当即中弹,凌空爆炸。

庞大的敌机群,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击惊得大乱,看到只有一架中国空军飞机,惊魂稍定,便一窝蜂地拥上来围攻刘玉堤。

此时,刘玉堤油弹所剩无几,不再恋战,乘势向左转,从敌机群中猛穿而过,紧接着一拉操纵杆,抬起机头,一个燕子钻云,跃升到8000米高空扬长而去,安全返回基地。

这一仗,空3师7团取得了7:1的战绩,刘玉堤在此后不久收到了空军党委、空军司令部为他发来的嘉奖电令。

刘玉堤在一次战斗中一举击落敌机4架,创志愿军空军一次空战个人战绩最高记录。

刘玉堤以大胆泼辣、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著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敌机6架,击伤2架。被空军政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一等功各一次,并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空军司令部和政治部颁发的立功证书

1953年后,刘玉堤历任空军团长、副师长、师长、军长、军区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空司令员。

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10.退休后的刘玉堤最爱写“鹰”字

刘玉堤将军

刘玉堤将军写的“鹰”

刘玉堤将军书法“鹰之魂”

将军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以“龙潭居士”自居,生活中有了更多的闲暇,后来他喜欢上书法,尤其爱写“鹰”。

一有空,他就不断地练习,无论出差、疗养还是住院,从不间断。到底写过多少“鹰”?没人统计过。

“不少国家都把鹰看成是飞行员的象征。它的双眼锐利精准,一旦锁定目标,就会发动极速进攻,始终代表着力量、勇猛、胜利。”

这也是刘玉堤将军爱写“鹰”的缘故。

“敢打必胜,说到底是一种‘气’,是战斗精神,有了这种‘气’,面对再强大的敌人,你都不会害怕。”刘玉堤将军如是说。

2015年,将军因病在北京辞世,享年92岁。


11.临终心愿“大大发展轰战机”

刘玉堤将军的临终心愿“大大发展轰战机”

2015年2月16日,时任空军司令马晓天在陪同习主席由延安回京,下飞机后直接到空军总院看望刘玉堤老前辈,老人在弥留之际,身体已极度虚弱,已无法用语言表达意思,他用极强的意志,忍着强烈的病痛,用颤巍巍的手给马司令写下他最后的心愿:“大大发展轰战机”。


12.自有后来人之一:

刘玉堤的儿子刘飞保在机务维护工作中5次荣立三等功

刘玉堤将军的长子-刘奇保

刘飞保,是刘玉堤的第一个孩子,他出生时,父亲还在朝鲜战场,半年后,刘玉堤回来,给儿子取了这个名字。刘玉堤妻子贾兆泉介绍这个名字时说:两个意义,一个是我是(伞兵)保伞员,他是飞行员,这是一个意义,再一个意义,就是飞起来保卫祖国,所以起了叫飞保。

一个直白的名字,也是军人情怀的朴素表达。1969年刘飞保入伍,一年后报名参加飞行员选拔,但身体测试却没能过关。这时,战备工作十分繁忙,而且从不给儿女写信的刘玉堤,破例给他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对刘飞保说,你做机务工作,你一个手托着国家的财产,一个手托着飞行员的生命安全,所以你不能出差错,你在这个岗位上,要认真好好地去努力工作。

就这样,在一身油一身泥的地勤机务岗位,刘飞保工作了四十多年,排除过重大飞行隐患,五次荣立三等功,就像父亲所说,托起了战机的安全,履行了军人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建立功绩。


13.自有后来人之二:刘玉堤将军的外孙陈浏接过飞行接力棒

刘玉堤将军的外孙-陈浏

歼20飞行员陈浏

陈浏起飞前

2019年国庆,共有160余架各型飞机接受了祖国和人民检阅,空中梯队歼-20战机编队的一员,也是空军某试训基地通飞歼-20、歼-16、歼-10C三型主力战机的新一代优秀飞行员陈浏,驾驶歼-20飞过天安门。

陈浏的外公正是“中国空军战神”“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刘玉堤。

回忆起姥爷,陈浏的讲述满含着自豪与思念,陈浏说,自己能当上飞行员,就来自于外公的培养。

刘玉堤将军与小时候的外孙陈浏


陈浏说,我刚刚学会骑自行车,外公就把两个辅助轮直接拆掉。那时候我一骑上去,刚开始还挺好,但很快摔倒了,第一反应是回头看着姥爷和父母,“哇”的一声就哭了。他们一转头,转过去就不看我了。这个故事记忆很深刻,那是姥爷在培养我遇到了困难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飞行一样,一个人单飞出去了,离机场很远,没有人能帮助你,最多可能是指挥员会通过无线电协助你,但他也不知道空中的真实情况,最后还得靠自己驾驶着飞机处理问题,把飞机飞回来。

刘玉堤将军与外孙陈浏

2003年陈浏考入空军航空大学。从飞行院校的初教-6、歼教-8到作战部队的歼-7、苏-27,再到国产第三代战机歼-11B,每一次机型的跨越都让陈浏兴奋不已。

2011年1月11日,国产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首飞成功后,驾驶歼-20成为陈浏奋斗的新目标,当空军某部选调歼20飞行员时,陈浏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从城市奔赴边远地区。在部队里,陈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歼-16、歼-10C、歼-20的改装。成为三型机通飞的一员。

陈浏说,到真正我当了飞行员之后,确实达到了我当时想象的效果。那时候就感觉姥爷像学生似的,因为我飞了更先进的飞机,我跟姥爷交流,给他讲我现在的装备是什么样子、飞机飞的是什么机型、飞机能做什么动作,他听得特别特别认真,我讲得也非常非常自豪。

陈浏还说:“在我小时候,姥爷经常带我爬到机场附近的山顶,听飞机的轰鸣声,看飞机飞行的英姿,给我讲述他和战友们当年的战斗故事。那时候我就立下志向:长大后要像姥爷一样,当最好的飞行员,守卫祖国的天空。”回忆儿时与姥爷相处的情景,陈浏满怀思念。

带着儿时种下的飞行梦,陈浏考入空军航空大学时起,他和姥爷之间便开始了战斗机飞行员之间的对话。

“随着我军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我飞的机型越来越先进。每次我给姥爷讲新机型性能和飞行的感受时,他就像学生似的听得特别认真,还一再鼓励我要练好本领,不辜负好时代。”陈浏深情地说。

“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力量悬殊,条件极端艰苦。在那种困境下,您和您的战友们战胜强大的敌人,靠的是什么?”军校放假回家见到姥爷时,陈浏曾追问其中奥秘。

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陈浏依然清晰记得姥爷的回答:“我们的对手很多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飞行员,有上千小时的飞行经验。而喷气式飞机,我们只飞了二三十个小时,但我们敢跟对手‘空中拼刺刀’,因为我们新中国的飞行员心中都有一股劲,那就是为了党和人民不畏牺牲。这股劲头让我们天不怕、地不怕,无论敌人多强大,我们都敢和他们打!”

细细品味姥爷铿锵有力的话语,陈浏慢慢懂得,老一辈英雄飞行员之所以能够创造战斗奇迹,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超乎寻常的精神力量作支撑。这种力量源于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就是压倒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坚定的信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困难、战胜强敌的法宝。”这些年,陈浏扎根战位投身试训工作,苦练险难课目。一次次穿云破雾的历险飞行,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老一辈英雄飞行员的力量源泉。

陈浏回忆姥爷的遗嘱时,不禁哽咽:“我一生革命,南征北战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战斗了一生。我没有留下遗产,只有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要努力,为我们可爱的祖国、为中国人民努力工作。”

讲到这里,陈浏坚定地说:“我要牢记姥爷的嘱托,传承老一辈英雄飞行员的血脉,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空军事业奉献一生!”

陈浏的致敬词

陈浏说,尽管飞行航路充满了荆棘与挑战,但他一直勇敢面对。他始终觉得姥爷未曾远去,那份荣光早已化作奋进的力量,陪伴守护着他。如今,陈浏作为歼-20、歼-16、歼-10C三型先进战机通飞的优秀飞行员,正用他2000多小时的飞行航迹,向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

陈浏飞向新高度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