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空中拼刺刀”的经典空战

2021-05-30
85

一场“空中拼刺刀”的经典空战

儒   子

      作为和平环境下生活的一代却不可忘记:今日的和平是前辈们用拼着生命的危险打出来的;

      这里讲述的是一场“空中拼刺刀”的战斗故事;

       这场“空中拼刺刀”的战斗故事,发生在 1967 年 1 月 13 日,史称“113 空战”。

胡寿根同志讲述“113空战”经过

胡 寿根同志

1.国民党一架RF-104 侦察机在四架 F-104 战斗机掩护下,进入福建晋江沿海一线侦察

1967 年 1 月 13 日 12 诗 30 分,福建前线指挥所通报:国民党空军一架 RF-104侦察机在四架 F-104 战斗机掩护下,进入福建晋江沿海一线侦察,命令我作战小分队起飞 4 机执行反侦察拦截任务。


2.我军 4 架歼-6 型战机起飞拦截


于是,福建前线某机场上,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担负战斗值班任务的我军飞行员乔田福、叶木佑、胡寿根、陈国良,当即驾驶 4架歼-6 型战机,腾空而起,直插去端。当我机爬升至 9000 米时,又传来了指挥所的进一步命令:“投副油箱!开加力!”

随即,驾驶 4 架歼-6 型战机的我军飞行员几乎同时按下投副油箱按扭和开加力按扭;

“喷-喷-喷......”只见 8 只副油箱离机之后,4 架战机猛然爆发出巨大冲击力,向着高空直射而去。

很快,我机就发现了那架 RF-104 侦察机。并按照地面命令,对敌机进行拦截,敌机见势不好,掉头就往海上逃窜......


3.担任掩护任务的 4 架敌机企图偷袭我机

正当我机追赶敌侦察机时,又接到指挥所通报说,“右后方有 4 架敌 F-104飞机”。


F-104 型战机与我军的歼-6 型战飞机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速度快(两倍音速);二是爬升快,升限高;三是装备有“响尾蛇”导弹,可以远距离发射;四是电子雷达设备较为先进,可以超视距发现锁定目标。

4 架敌机企图凭借这些优势从右侧方偷袭我机.我地面指挥所判明敌机的偷袭企图后,就将敌机的位置不断通报我机:“120公里,110 公里,100 公里……”

“80 公里,60 公里......”,指挥所继续通报着敌机距我机的距离,速度很快,越来越近了;


4.“打斜对头”“空中拼刺刀”

此刻,如果按照常规战法,只能加速脱离,或者左转弯摆脱,如果那样,正好中了敌人的圈套,敌机就可以凭借着高空高速和超视距发射导弹的优势,将我机锁定甚至击落。

然而,让敌机飞行员没想到的是:当敌机距我机 20 公里距离时,我地面指挥员果断地发出命令:“右转弯与敌机打对头。”

于是,我机以最快、最大的动作量右转弯,大反扣,一转过来就发现了敌机。3 号机胡寿根继续右转拉杆,迅速占领内侧斜对头有利位置,盯住敌机不放,直到距离敌机 900 米时,迅速瞄准,三炮齐发,射出炮弹 48 发,敌机当即中弹,翻滚,肚皮朝上拉着黑烟往下栽去。


为证实是否打中要害部位,胡寿根又驾机大速度跟踪下去,直到看清敌机栽进大海,他才放心地拉杆爬升同战友们一起胜利返航。

这个最关键的战术动作,是经过精心的战术准备并在地面指挥引导下完成的一击制敌的动作。

我军歼-6飞行员们在研究战术

战后,胡寿根总结说“我所在的部队从 1958 年开始,从师长、团长到每一位飞行员,都把苦练战法作为夺取空战胜利的硬功夫,重点是演练在我机速度远不如敌机速度的情况下仗怎么打?从而,摸索总结出一套负速度差条件下,拦截敌机‘打斜对头'的战术,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这一战术动作的风险极大。弄得不好,就会与敌机相撞,甚或被敌机 F-104上装备的红外制导的“响尾蛇”导弹击中。

但是,正是这一冒险动作,才陷敌于一击必准,一击不复之中,而这种冒险精神,正是我军“勇敢,不怕死”,敢于“近战、夜战”,敢于“空中拼刺刀”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5.胡寿根荣立一等功,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胡寿根创造了空战史上以“打对头”战法击落敌机的光辉战例,他是世界上第 一位驾驶超音速飞机击落对方超音速飞机的飞行员。

中央军委对胡寿根所在部队颁发嘉奖令,并对该部队进行嘉奖。

胡寿根荣立一等功。

1967 年 8 月 2 日,胡寿根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13空战”,也成为军内外众多大型教科书上所介绍的经典战例之一。


6.台湾上演争功闹剧

当日,国民党共出动 5 架飞机,其中 1 架为 RF-104 侦察机,飞行员为宋俊华;

担任掩护的 4 架 F-104 飞机的飞行员,分别为萧亚民(张学良东北军飞行大队大队长金恩心的女婿)、胡世霖、杨敬宗和石贝波。

但在台湾空军的汇报中,吹嘘说驾驶 F-104 飞行员石贝波、胡世霖在当天各击落了一架米格-19 战机,同时“各机皆安全归来”,称为“113 大捷”。

这场空战的结果就此与其他台海空战一样,成为了一场不折不扣的“罗生门”。


7.杨敬宗遗孀大闹台湾国防部

由于参与这场战斗的几名台湾飞行员都受到了蒋介石的接见。同时,国民党空军显然对空战中损失掉被认为是王牌的 F-104 十分震动,所以百般隐瞒杨敬宗的死。

结果杨敬宗的太太发现情况不对时大怒,扬言要开对外记者会,后由所谓的“台湾空军总司令”亲自对她说明真相,保证抚恤不会打折扣,还播放了当天的通话录音带。当听到杨敬宗最后一声“哎呀”后,当场泣不成声的杨太太才不再追究。

不过,国民党空军只把杨敬宗少校列入失踪,而不是战死。杨敬宗的衣冠冢在台湾碧潭空军公墓,其碑石上刻着:“执行特种作战任务阵亡。”


8.喧闹持续 53 年之久

在台湾的军事论坛上,网友们也多次讨论过杨敬宗的死因,大体归类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空海倒置说,讲的是杨敬宗出云层的时候发生错觉,可能把大海当成了天空,倒着飞起来,结果钻进了大海;

另一种是被导弹误击说,因为有人看到,回到基地后,石贝波听说杨敬宗没回来,失声痛哭,据此推测很可能是石贝波在混战中急于立功打错了飞机;

第三种是误入澎湖南边的“东方百慕大三角”,那里因为台军有多次不明原因的事故发生而得此恶名;

第四种是杨敬宗突发急病,导致飞机失控……


9.赖名汤日记揭开了”113 空战“真相

直到 53 年之后的 2020 年,台湾地区的中时电子报网站披露了国民党军队前“参谋总长”、前空军“司令”赖名汤的日记,终于揭开了台湾当局谎报“113 空战”战果的真实情况。在赖名汤 1967 年 1 月 13 日的日记中写道:

“今天我们的飞机飞至金门当面照相时,掩护的 F104 飞机 4 架,和共军米格 19遭遇,结果......我们损失一架。然而为了民心士气,我们不能承认自己损失一架。”

次日,赖又在他的日记中哀叹道:当看见国民党空军总司令徐焕升时,不知如何说起,似乎不好说恭喜,但是社会各界都在庆祝空军“胜利”,可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样,然而为了民心士气,又不能不如此,真是“啼笑皆非”


10.胡寿根年近九十,仍然投身教育事业


1986 年胡寿根转业到江西省政府办公厅担任纪检组组长,1989 年调任省教委副主任(党组成员)职务,1993 年退休。出于对蓝天的一片忠诚和对年轻一代的关怀,退休后的胡老仍然担任南昌理工学院的高级顾问一职。尽管年近九十,但胡老的头脑仍然十分清晰,很多物理力学方面的常量数据张口即来。


胡老坦言,正是由于年幼时读书条件艰苦,让他一生都将学习看得很重。如今已经满头银发的他仍然会“客串”老师角色,每年都要为学校的新生开办讲座,给学生们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鼓励年轻人保持学习的劲头,胡老说“我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更能懂得勤学苦练,坚持学习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