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音速:
F--84(英文:Republic F-84,代号:Thunderjet,“雷电喷气”)是美国共和飞机,公司在二战之后,为美国空军研制生产的第一种战斗机。该机1946年2月26日进行首飞,并且于1947年6月进行批量生产,于1953年停产,大约生产了 4450 架“平直翼”F-84E (后掠翼型为F-84F)。除美国空军使用外,还提供给许多盟国。F--84是美国第一种能运载战术核武器的喷气式战斗机。在朝鲜战争中,F--84几乎每日使用,投炸弹,火箭和凝固汽油,攻击北朝鲜的铁路,桥梁,供应集中处和行进部队。
F-86战斗机号称佩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设计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用于空战,拦截与轰炸。1947年10月1日首飞,1949年服役,是美国早期设计最为成功的喷气式战斗机代表作。除大量的改型与军援之外,也衍生出海军型的 F--84J 号称怒火系列战机。它亦是美国第一架装设弹射椅的战机。
F--3"Demon"魔鬼战斗机,是由美国麦克唐纳公司(麦道公司的来源之一)研制的第一种后掠翼喷气式战斗机,单发、近音速全天侯战斗机。最开始发动机选用西屋电气的J40涡轮喷气发动机,但是发动机极不可靠, 在损失了六架飞机和四名飞行员后, 第一种生产型F3H-1N 被停飞。1953年,F--3选用更加强有力的Allison J71涡轮喷气发动机,新发动机极大地改进了飞机的性能。被命名为于F3H--2N,于1956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F--3各型共生产了522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关消息证实,日本防卫省准备在今后5年内开始研制代号F--3的新型战斗机,计划从2027年开始投入批量生产,预计其性能将超越美国第5代战斗机F--22“猛禽”和F--35“闪电”II,隐形技术和大功率发动机将成为项目研发重点。
F-94
F-94战斗机,是美国凌.特姆科.沃特公司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战斗机,现已退役。
F-94战斗机,最早的两架原型机由TF--80C改装而来。两架原型机最初都没有安装雷达;机炮以及生产型上将要安装的其它作战设备;采用无框式座舱盖;翼尖下方挂有水滴形副油箱。YF--94于1949年4月16日在范-纳依斯机场进行了首次飞行。飞行试验表明YF-94的操纵品质令人满意,但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存在问题,导致频繁地发生停车故障,而且还很难重新启动。后来经过艾利逊和洛克希德两家公司工程师的共同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为F-94投入批量生产和服役铺平了道路。
F-94战斗机的研制背景,是1947年,苏联开始装备图--4四发远程战略轰炸机,该型轰炸是一种理想的核武器运载工具。这就意味着美国即将失去核优势,而且也使北美本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空中威胁。最让美国空军担心的是未找到合适的全天候战斗机来应对这种威胁。二战结束后,诺斯罗普P--61没能够马上退役,是因为柯蒂斯XP-87在研发过程中一直麻烦不断,而诺斯罗普F--89在1952年之前不能投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空军与洛克希德公司联络,询问是否能将该公司的TF--80C装上休斯E--1火控系统和武器,从而把它改装成喷气式全天候战斗机,最迟在1949年底之前就交付第一批生产型飞机。在得到洛克希德公司的回复后,1949年1月,空军和洛克希德公司正式签署合同,订购编号为F-94的新型战斗机。
第一代超音速:
F--100
F--100“超级佩刀”战斗机,是美国原北美航空公司(已并入罗克韦尔国际飞机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化的具有超音速平飞能力的喷气式战斗机,也是首种广泛利用钛合金制造的战机,主要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1953年9月开始装备部队。主要型别有:A、C、D、F等。各型共生产2350架,1959年全部停产。
F--100最初是作为接替-F-86的高性能超音速战机而设计的,曾在越南战争中执行战斗轰炸任务,是美国空军(USAF)在越战中使用的主要机型之一。 使用者除美国外,F--100亦服役于法国、土耳其、丹麦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
第二代超音速:
F--104战斗机,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超音速轻型战斗机。1951年开始设计,1954年2月原型机首次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因航程短、载弹量小未成为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1958年洛克希德公司对F--104C的机体结构重新设计,提高了结构强度,改进了机载设备,研制成多用途战斗机F--104G,被德、日、加、意、荷、丹麦等国采用(或在G型基础上改型),进行大批量生产。
F--104主要型别有A、C、G、J、S等。共生产近2000架。
F--104战斗机于1955年4月便达到飞行速度马赫2.0,后成为60年代世界三大高性能战斗机(米格-21、“幻影”3)之一。
F--104战斗机,机长16.65米,翼展6.68米,机高4.11米,机上装有J79--GE--11A涡轮喷气发动机一台,最大推力4540公斤(加力状态 717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3050公斤,最大飞行时速为M数2.2,作战半径370公里,最大航程3150公里(转场),续航时间3小时。机上装有一门20毫米航炮,备弹750发。执行截机任务时,携带“麻雀”空空导弹和“响尾蛇”空空导弹各2枚,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携带“小斗犬”空地导弹2枚,900公斤核弹1枚以及多枚普通炸弹,最大载弹量1800公斤。
F--104战斗机,主要用于越南战争时期。
F--105攻击机,是美军在越战期间大量使用的超音速战术攻击机,当时称为战斗轰炸机。制造商为共和(Repblic)飞机公司,后并入费尔柴耳德(FairChild,又译“仙童”)工业公司。50年代初美国的战略思想是立足于打核战争,战术空军也要具备战术核轰炸能力。因此F--105的规划中,主要任务是实施战术核攻击,也可外挂常规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并具有一定的自卫空战能力。1954年美空军与该公司签订研制合同,1955年10月YF--105A首次试飞,装J57--P--25发动机,速度达M1.2。后经修改,首批生产型飞机编号改为F--105B。1958年装备部队,1965年停产。因性能有不足之处,该机1972年退役,从空军转给国民警卫队。
F--105有B、D、F、G,4种主要型别,共生产833架。各型F--105,均于1965年全部停产。后来F-105的任务逐渐被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F--111所代替。到1984年,所有的F--105全部退出了现役。
F-106三角箭截击机,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康维尔分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超音速全天候三角翼截击机,是从F-102A超音速截击机改型而来,气动外形、结构、军械和机载设备方面改动较大,采用推力更大的J--75发动机,战术技术性能有较大提高。F--106的设计工作始于1954年,1955年开始制造原型机,1956 年12月,原型机开始试飞。1958年8月正式投产,1959年7月开始交付美国空军使用。
F--4“鬼怪”(Phantom)是美国麦道公司(现并入波音公司)为海军研制的双座双发舰队防空战斗机,后来美国空军也大量采用。F--4于1956年开始设计,1958年5月第一架原型机试飞,生产型则于1961年10月开始正式交付海军使用。1963年11月开始进入空军服役。
F--4是第二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各方面的性能较均衡,不仅空战格斗好,对地攻击能力也不差。是美国空、海军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战斗机。参加过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也曾经是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表演用机。缺点是转弯半径不如下一代战机、大迎角机动性能欠佳,高空和超低空性能略差,起降时对跑道要求较高。
F--5A/B"FreedomFighter"(自由战士) F-5E/F"Tiger II"(“虎”II),是美国诺斯罗普公司1955年开始与T—38超音速教练机同步研制的一种轻型战术战斗机。
F—5的设计方针是:不追求高性能、设备简化、适当牺牲自动化程度、重量轻、使用方便、维护简单、可野外起落、造价低。
1959年3月,原型机试飞。1962年,美国国防部选中该机為“对外军援”主要机型,并大量购买,援助原使用F—84,F—86的一些国家与地区。此外,另有加拿大、西班牙、伊朗等12个国家进行了仿制生產。美空军仅少量配置。F—5虽未在本国空军中得到重用,但却因广泛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采用,所以其影响面还是很大的,直至90年代的今天,不少厂商仍在為其作种种的现代化改装,希望能使用到本世纪末。
F--8战斗机,是美国原钱斯.沃特公司为海军研制的舰载超音速战斗机。1953年5月开始设计,原编号F--8U。1955年3月原型机首次试飞,1957年3月开始交付美国海军使用。
F--8战斗机是美国海军第一架真正超音速舰载机,最后一架以机炮为主要武器的海军战斗机,也是最后一架舰载单发动机战斗机。1962年三军通用编号实施以前,F--8的编号为F--8U,名称是十字军(Crusader)。
第三代超音速:
F--111土豚,是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超音速战斗轰炸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型变后掠翼飞机。该机原本是为美国空军和海军研制的,由于各自的任务要求不同,难以兼顾。当时,美国军方提出研制一种能满足空军的战术对地攻击、又能满足海军舰队防空和护航要求的通用战斗机。为满足空军和海军的不同作战要求,决定研制A、B两种型别因此出现了以对地攻击为主的空军型F一111A和以对空截击(即舰队防空和护航)为主的海军型F一111B。前者的主承包商是通用动力公司,于1962年开始设计,1964年12月第一架原型机试飞,1967年10月首批生产型正式交付使用;后者主要由格鲁门公司研制,1965年5月第一架原型机试飞,但因结构超重,性能达不到要求,加之导弹火控系统的研制也遇到困难,最后于1968年停止发展,海军取消订货。从此,F—111成了纯粹的空军型飞机。先后有A、B、C、D、E、F、K和FB--111A等主要战斗型别,总共生产了562架。实际上在562架中应包括10个型别。
F—111A采用了双座、双发、上单翼和倒T形尾翼的总体布局形式,起落架为前三点式。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变后掠机翼,这在当时是一项新技术,首次应用于实用型飞机。变后掠翼的优点是可以改善超音速飞机的起落性能,兼顾高、低速之间的气动要求,扩大飞机的使用范围。F一111A的机翼后掠角变化范围为16--72.5’。起飞时为16’,着陆及亚音速巡航时为26’,高、低空超音速飞行时可选用72‘5’以下的适当角度。两个活动的外翼间靠一根长4.2米长的盒形梁相连接,飞行员通过液压系统控制它们的后掠角度变化。机身为半硬壳式金属结构,基本结构材料为铝合金,蒙皮为蜂窝夹层壁板。在载荷集中和高温部位采用了合金钢和数合金。两台TF30—P—3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并列装于后机身内,每台发动机可提供推力55.41千牛、加力推力叠3.16千牛。全机可载燃油14515千克,还可以进行空中加油,受油口在座舱后的机身顶部。进气道位于机身中部的两侧。其中的1/4圆形调节锥由计算机控制。
F--117A是美国前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隐身攻击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正式作战的隐身战斗机。而它本身的初步解密也仅仅发生在不久之前,设计却始于70年代未。1981年6月15日预生产型飞机在绝对保证秘密的情况下试飞成功,1982年8月23日向美国空军交付了第一架飞机,共向空军交付59架。F-117A服役后一直处于保密之中,直到1988年11月10日,空军才首次公布了该机的照片,1989年4月F--117A在内华达州的内利斯空军基地公开面世。
F--14雄猫(TOMCAT)(英文:Grumman F--14 Tomcat)是根据美国海军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舰队防空和护航的要求,由格鲁曼公司(现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双座双发超音速多用途舰载战斗机,用来替换海军的 F--4战斗机。主要执行舰队防御、截击、打击和侦察等任务。
F--14在世代上属于第三代战斗机,于1967年底开始研制,1970年12月21日原型机首飞,1972年5月交付使用。1987年,装备改进型发动机的F--14B正式投产。1988年,该机在雷达、航空电子设备和导弹挂载能力等方面经过了进一步改进升级,并定名为F--14D“超级雄猫”。
主要型别有F-14A(最初的生产型)至 1979年 已交付美国海军342架,另有 80 架卖给了伊朗空军(实际交付79架,第80架留美测试时伊朗发生政变并断绝与美国的外交关系)。B、C型已停止发展。D型为A型的改进型,主要改进了雷达、电子设备,并换装了F110发动机,已于1988年交付使用。F--14/TARPS侦察型,可执行战术空中侦察任务,不挂侦察吊舱系统时亦可携带大量武器执行任务。
F--15鹰式战斗机(F-15 Eagle),是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于1962年展开的F-X(Fighter-Experimental)计划发展出来,1969年由麦道(McDonnellDouglas)公司得标,1972年7月首次试飞,1974年首架量产机交付美国空军使用,直到现在。
F-15鹰式战斗机(F-15 Eagle),是全天候、高机动性的战术战斗机,针对获得与维持空优而设计的它,是美国空军现役的主力战机之一。
F--16战斗机(英文:F-16 Fighting Falcon,战隼),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为美空军研制的单发单座轻型战斗机,主要用于空战,也可用于近距空中支援,还于1982年被美国雷鸟飞行表演队选为表演用机,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1992年12月,通用动力公司宣布将F--16的生产线卖给了洛克希德公司。F--16的优异性能是其在外销市场非常成功,现在于24个国家服役中。它是现役西方战斗机当中产量最大的机种,已经制造超过4,500架。其中超过3000架在服役,飞行时数累积超过800万飞行小时(其中美国空军占570万小时)。F--16战隼通用动力公司冷战后期研制。
YF--17
YF--17战斗机(Northrop YF-17,绰号:眼镜蛇)是一个轻量级原型战斗机,设计用于美国空军的轻型战斗机(LWF)技术评估计划。LWF的发起是因为战斗机团体中的许多人认为像F-15鹰的飞机对于许多战斗角色来说太大和昂贵。
虽然它失去了对F-16战斗猎鹰的LWF竞争,YF-17被选为新的海军战斗机攻击实验(VFAX)计划。以放大的形式,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采用F / A--18大黄蜂取代A-7海盗II和F-4幽灵II,补充更昂贵的F--14雄猫。这个设计被认为是一个小而轻的战斗机,扩大到波音F / A--18E / F超大黄蜂,它的尺寸类似于原来的F-15。
F/A--18大黄蜂(包括F/A-18E/F超级黄蜂) 由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制造,1983年开始服役。
F—18是一种舰载战斗机,A—18是一种舰载攻击机。由于二者是在同一原型机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即一机两型,机体完全—样,只是在武器装备上有所差别,所以统称F/A—18, 绰号也一样叫“大黄蜂”.1974年正当美国空军提出“轻型战斗机”计划,并开始研制原型机的时候,美国海军 也提出了研制多用途战斗机的要求.当时称之为VFAX计划,后来改称海军空战战斗机计划。
1974年诺斯罗普公司的YF一-17在YF一-16的原型机竞争中失败,幸运的是诺斯罗普的工作 没有白做,1975年他们的YF—-17被海军选中,这就是F/A—-18的原型机。
1976年1月美国海军又与麦道公司签定合同并以麦道公司(现已并入波音公司,称波麦公司)为主与诺斯罗普公司一起联合研制F/A—-18“大黄蜂”。后经过进一步的原型机试飞,生产型制造、试飞,到1983年1月初步形成作战能力.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共订购1366架,此外,加拿大订购138架,澳大利亚订购75架,西班牙订购84架,均已部分交付使用.
F--18A 大黄蜂是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攻击机。有YF/A--18A/B、F/A--18A、RF--18A、F/A--18B、F/A--18C和F/A--18D等6种型别,共生产了1137架,其中150架是双座教练型,112架是侦察型。
第四代超音速:
F--22猛禽,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冷战后期开始研制F--22“猛禽”(英语:F--22 Raptor)战斗机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联合研制的单座双发高隐身性第五代战斗机。F--22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
F--22于21世纪初期陆续进入美国空军服役,以取代第四代的主力机种 F-15战斗机。洛克希德·马丁为主承包商,负责设计大部分机身、武器系统和F-22的最终组装。计划合作伙伴波音则提供机翼、后机身、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和培训系统。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称,猛禽的隐身性能、灵敏性、精确度和态势感知能力结合,组合其空对空和空对地作战能力,使得它成为当今世界综合性能最佳的战斗机。
F--23黑死神诺斯罗谱公司与F22的同时代战斗机后来计划取消与X--35、YF--32竞争JSF(即后来的F35)时淘汰实验名YF--23被淘汰后诺斯罗普被购入波音公司。
F-23的原型机代号为YF--23。1981年,美国空军拟定生产先进的战术战斗机规划,以代替F--15。在洛克希德/波音研制F--22的同时,诺斯罗普/麦克米兰·道格拉斯也着手研制F--23。1990年,经过比较,美国空军选定F--22,认为它的价格稍微便宜一些,在可维修性以及将来的发展前景方面也优于F--23。舆论普遍认为,F--23外形比F--22好看得多。而在一些空军业内人士和空军爱好者眼中F--23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美国空军看中F--22,说明他们把机动性比隐蔽性看得更为重要。
F--23的原型机共生产了2架。它们的外形像硕大的钻石,一架安装普拉特·惠特尼的YF199涡轮风扇发动机,一架安装通用电气的YF120涡轮风扇发动机。像F-22一样,在没有加力燃烧的条件下,也能达到超音速。
F--32,实际上,并没有正式列装,它仅仅是波音公司的X--32技术验证机,在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X--35 也就是后来的F--35竞争中失败了。被淘汰时的实验名叫作:X-32。
F-35战斗机,是指主要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研制,英国等其他8个国家参与开发,共耗资2760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研发代价最高的飞机。美国和参与研发的其他8个国家已于2006年6月达成协议,规定了各自应购买这种飞机的数量,其中美国将购买2443架,其他国家共购买710架。
2006年7月7日在得克萨斯州沃思堡首次公开亮相。该机是美国研制的新一代多用途作战飞机,采用了隐形技术和其他高技术装备,将取代美国空军的F--16、海军的F--18早期型号及海军陆战队的AV--8等多种机型战机。美国空军于2009年起装备这种飞机。
据美国五角大楼网站当天发布的消息,美国国防部副部长英格兰在当地举行的命名仪式上说,这种飞机将成为21世纪美军及其盟友的空中作战主力。美国空军参谋长莫斯利说,将这种新一代战机命名为“闪电”是为了纪念美国二战时使用过的P--38“闪电”战斗机和英国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制造的“闪电”双引擎超音速战斗机。
F35A
美国F35A装备的ASQ-239功能包括:鉴别鉴别、跟踪、射频信号分析、工作模式识别和定位;战场态势感知,帮助飞行员规划航路,规避敌方雷达;导弹逼近告警,多措施对抗来袭导弹;由于F-35配备有高速光纤数据总线和综合信息处理系统,能够综合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这样电子战系统和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光电传感器系统高度融合。可以形成比较完善的战场态势,也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目标坐标,配合良好的隐身性能,有效的增强了F-35的战场生存能力,也让F-35能够更好的执行防空压制与摧毁这样的作战任务。